Posted By Laurel Mcmahon Posted On

No return:從疫情防控至數碼人文

ChatGPT 的瞬間崛起,意味著許多人以往難以想像的後人類時代已經真真正正到臨。當然,俗話說「羅馬非一天建成」,人工智能的運算能力僅僅只有在吸收足夠多人類資訊的錄入(input)才能發展而成,而這些資訊,正好來自過往我們每一個數碼遊牧民的數碼足印(digital footprint)。比如說,我們年少氣盛時所寫過的、無比青春的網誌、在社交平台上不吝嗇地點過的讚、網上購物後曾經撰寫過的用戶回饋,這些統統成為了餵養人工智能成長的養分。

 

有些人可能會不了解什麼是「數碼人文」,但肯定知道什麼是「掃碼人民」。在全球大流行病疫情期間,各國實施疫情防控的人口流動管制,不止全球多國暫時停止發出旅遊簽證,國家或城市內部亦實行嚴格的人口流動限制措施。譬如說香港政府規定光顧食肆時需要出示「安心出行」、進出不同內地省市需要有效的「健康碼」、在日本乘搭國內航班時需要先進行 PCR 核酸測試,等等措施將數碼管治無縫嵌入我們的生活,甚至移動的每一環。沒有按照治理機構呼籲接種疫苗的人,彷彿成為了一群技術棄民,其基本的權利可以被任意剝奪,在例外狀態下被區隔開來。

 

人口的數據被細緻化地掌握,人的移動路線可以被精確地追蹤,而這正成為國家治理人口的新常態。儘管疫情已經逐漸消停,但疫情防控措施提醒了人們,在越發精細的國家治理術發展下,加上技術的進步,人能夠變得極度脆弱。疫情時期關注生命政治與人口管治的人文研究項目值得我們關注更多,好讓我們了解治理為何物,或是,為下一個「不速之客」作好準備。